仪器的使用:
1.安置伤员:将伤员置于空气新鲜,现场安全的地方,解开紧身的上衣(湿衣服,须脱掉)适当覆盖,保持体温,肩部垫高10-15cm,头尽量后仰,面部转向任一侧,以利呼吸道畅通,对溺水者应先使伤员俯卧,轻压背部让水从器官和胃中倾出。
2.伤员检查:要以最快的速度和极短的时间检查伤员瞳孔是否散大和有无光反射,检查有无心跳和脉搏跳动,用棉絮线头放在伤员鼻孔处观察伤员有无呼吸,按压指甲有无血液循环,刺激伤员的皮肤和脚掌观察有无神经反射·,同时检查伤员有无出血,中毒,创伤,骨折,脱位,烧伤等症状,然后进行急救处理,对出血的伤员要止血,对骨折部位要固定,根据伤员的轻重程度进行抢救。
3.清理口腔:将开口器由伤员嘴角处插入前臼齿间,将口启开,用垫过纱布的拉舌器拉出舌头,用医用纱布裹住手指清除口腔中的分泌物和异物。
4.清理喉腔:(苏生器的抽痰装置)在吸引管上面涂抹医用凡士林,从鼻腔插入,打开气路,将吸引管往复移动,水,污物,粘液等异物则被吸置吸痰瓶,如瓶内积污过多,可拔开连接管,半堵引射器喷孔,将积污排除。
注意:全堵吸痰瓶易爆。
5.插口咽导管:根据伤员体貌特征选择大小适宜的口咽导管插入口中,一端压住舌头根部,另一端置于伤员口外,以防舌头后坠使呼吸道梗阻,插好后将舌头送回,以防伤员痉挛咬伤舌头。
注意:以上过程均属预备处置,应分秒必争,尽早开始人工呼吸,对上述程序,是否全部履行,需视伤员情况而定,总之,以呼吸道畅通为原则。
6.人工呼吸:(苏生器的自动肺装置)将自动肺与输气管,面罩链接,打开气路,便听“飒~”的气流声音,将面罩紧压在伤员面部,自动肺便自动的交替进行充气和抽气,自动肺上的操纵杆有节奏的上下跳动,与此同时,用食指和中指轻压伤员喉头中部的环状软骨,借以闭塞食道,防止气体冲入胃内。导致人工呼吸失败。
注意:如果人工呼吸进行正常,则伤员胸部有明显起伏动作,此时可停止压喉,并用头带将面罩固定,如果没有压喉或者压喉部位不正确,则伤员胸部起伏动作不明显,腹部则会慢慢涨大,此时应立即关闭氧气瓶,取下面罩,两手展开放在伤员下腹部,由上而下稍用力把胃内气体挤出后,重新进行人工呼吸
7.确认呼吸频率,调整加压器和佩气阀旋钮,使呼吸频率达到,成人12——16次/min 小孩儿30次/min 左右
注意:自动肺如果不自动工作,则是由于面罩不严密,漏气所致,应堵住漏气或上紧接头,自动肺如果动作过快,并发出极速的“喋喋”声,则是呼吸道不畅通之故,此时,可摆动伤员头部或重新清理呼吸道。
人工呼吸正常进行后,需耐心等待,除伤员出现死亡征兆外,不可过早终止,有实践证明,曾有苏生达到数小时之而成功的。
对触电伤员能及时进行人工呼吸,往往是成败的关键之一,故有效的方法是马上做口对口人工呼吸,直到仪器准备好代替为止。
H2s .so2 .no2和炮烟中毒的伤员不能使用自动肺进行人工呼吸。原因是H2s.和so2吸入人体后,可与人体呼吸系统内表面水分起化学反应生成硫酸,强烈腐蚀人的呼吸系统,而炮烟中含有大量的NO,它容易与空气中的氧结合成HO2,no2吸入人体后与呼吸系统表面水分起化学反应生成硝酸,腐蚀人的呼吸系统,如果采用强迫苏生会导致伤员呼吸器官损坏因此只能采用氧吸入。
当苏生奏效以后,伤员出现自主呼吸,此时,自动肺操纵杆会出现瞬时紊乱动作,可将呼吸频率调慢2次,随着上述现象重复出现,呼吸频率可渐次减慢,直至8次/min以下,自动肺仍频繁出现无节奏动作,则说明伤员自主呼吸已经基本恢复,便可改用氧吸入装置。
8.氧吸入(苏生器的氧吸入装置):氧吸入时,应取出口咽导管,松傅面罩。将呼吸阀与输气管,储气囊链接,打开气路后接在面罩上,调节气量,使储气囊处于半胀状态。
注意:氧含量调节环一般应调在80%,一氧化碳中毒的伤员应调在100%。吸氧不要过早终止,以免伤员站起来后导致昏厥。
Comments | NOTHING
该文章已经关闭评论